父母格局之陪伴22019-06-10 21:10浏览数:21次
74 2019年6月6 陪伴:父母的陪伴,是对孩子最长情的告白2 大家好!每周四晚相约水都家长大讲堂,我是讲师计霞。今天是2019年6月6日,是我们网络微课的第74次课程,今天我们继续给大家分享陪伴:父母的陪伴,是对孩子最长情的告白 我的快乐你为什么不懂? 老舍曾经说过:“在没有孩子的时候,一个人的世界还是未曾发现美洲的时候。小孩是哥伦布,带人到新大陆去。”孩子的想法其实比父母更新奇,更有想象力,孩子的快乐其实也比父母更简单。他们往往会因为新学了一首歌而快乐不已,走到哪里都唱个不停——尽管有些走调,尽管很多都听不清歌词。他们往往会被极其简单的小东西吸引,乐滋滋地在那里研究半天,即便那只是一张有着小动物的贴纸,即便那只是最简单不过的小玩具。 但在现实中,父母却很少能够体会孩子的快乐,更不愿意走进孩子快乐的世界。听到孩子在唱歌,父母不是嫌弃“吵死了”,就是取笑“真难听”;孩子要求父母加入自己的游戏,父母毫不在意地说“没意思”,甚至还会不耐烦地说:“去,去,去,自己一边玩去,不要打扰我!” 这是因为,很多父母在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,忽视了孩子感情上的需求,想要让孩子快乐地成长,但是却不懂得体会和感受孩子的快乐。甚至有些父母排斥和孩子一起玩耍,因为他们觉得跟孩子在一起玩是非常“掉价”和尴尬的事情。然而可悲的是,这样的父母并不在少数。他们往往嘴上说爱孩子、陪伴孩子,可实际上孩子感受到的永远是一盆凉水,觉得父母不可爱可亲,不能体会和懂得自己的快乐,从而导致亲子关系出现了裂痕。 父母要明白,当父母多次拒绝体会孩子快乐的时候,孩子的内心就会产生怀疑:“我的快乐,父母为什么不懂?”“父母为什么不愿意分享我的快乐?”久而久之,孩子会将愉快、兴奋,甚至是痛苦、委屈全部理藏在心里,不愿意再和父母诉说和分享,与父母产生一种疏离感。一旦孩子长期处于这样一种“感情阻滯”状态中,便会逐渐对父母失去信心,不愿意相信任何人。等孩子长大成人后,父母再想走进孩子的世界,分享他的快乐,就变得难上加难了。 所以,那些总说爱孩子、陪伴孩子的父母应当明白,只有当你学会了与孩子一起体会快乐,分享快乐,你才会发现:原来走进孩子的世界,体会他们的快乐才是最幸福的事情,オ是对孩子最深切的爱! 小爱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女孩,爱玩爱闹,平时妈妈经常说她不像一个女孩子,反而像一个“假小子”,就连她自己都自嘲地说:“我就是一个小女汉子!”可与自己玩耍相比,她更愿意让爸爸妈妈与自己一起玩,分享自己的快乐。 一天,爸爸妈妈带着小爱到郊外游玩,那里有山有水,树林中小溪穿过,显得格外惬意。在这样的环境中,小爱的活泼天性就更加显露出来了。她唱着歌,蹚着水,快乐无比。爸爸妈妈坐在树荫下的石头上,看着孩子玩得这么高兴,也感到非常偷快。 这时候,小爱用手捧起一把水,用劲儿地泼向了父母,高兴地说:“爸爸妈妈,我们一起玩水吧!” 爸爸笑着说:“你自己玩吧。我们是大人,把衣服弄湿了,像什么样子?可小爱却不依不饶,妈妈也说:“既然孩子愿意和我们玩,就陪孩子吧!”今天我们是来郊游的,为什么不快快乐乐的!” 爸爸听了妈妈的话,也只好答应了女儿的要求。爸爸妈妈刚走近小溪,小爱就向他们泼了一棒水,妈妈笑着说:“好啊,你竟然偷袭我们,看我们怎么收拾你!”说着就快步踏入了小溪,向女儿反击…… 两个大人、一个孩子痛快地玩耍着。虽然每个人的衣服、头发都湿透了,显得有些狼狈,但是看着孩子玩得哈哈大笑的样子,爸爸妈妈也开心地笑了起来。 这次郊游让小爱父母认识到,想要让孩子更快乐,最重要的还是与他们一起分享快乐。在这个过程中,孩子不仅可以体会玩耍的乐趣,更感受到了爸爸妈妈的陪伴和理解。而作为父母,他们走进了孩子的内心,给予了孩子更多的幸福感和满足感。 中国著名儿童画家温泉源就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:“我为孩子们画画,画故事连环画,画童话插图,就得像孩子那么想,那么看,于是嘛,也就有颗童心啦!”正是因为他走进了孩子的世界,把自己放在孩子的位置上,体会和感受孩子的快乐,所以才赢得了小朋友的喜爱。 其实,每一对父母都曾经是孩子,都有一颗隐藏着的童心。只是由于思想变得成熟,或是迫于社会的种种压力而失去或隐藏了自己的童心。父母不要排斥与孩子一起分享快乐,更不要认为孩子的快乐是幼稚的。要明白,这是你走进孩子世界的关键,更是让孩子体会父母的爱的关键。我们只有保持自己的童心,满足孩子感情上的需求,才能和孩子相近、相亲、相知。 而对于孩子来说,他们的要求并不高,只需要你耐心地陪伴他们,并且体会和分享他们的快乐,那么他们就满足了,就觉得父母是爱他们的。作为父母,我们或许不能决定孩子的未来,因为他有自己的人生。但是我们可以让孩子更快乐! 更重要的是,感受和体会孩子的快乐,不是敷衍了事,而是应该细心观察,让孩子拥有孩子的视角和童心,让自己真正走进孩子的世界。当孩子愉快地在地上研究小蚂蚁的时候,你不妨也蹲下来,好奇地说:“这些小蚂蚁为什么要搬家?”当孩子不怕山坡的陡峭,努力攀爬的时候,你不妨也加入进来,和孩子来一场愉快的比赛。当孩子因为赢得了比赛而欢呼雀跃的时候,你不妨也面带笑容地蹦蹦跳跳,让孩子感受到:原来爸爸妈妈也懂我的快乐,原来爸爸妈妈也因为我的快乐而快乐! 所以,父母在每天的生活中,不仅要多与孩子在一起,更要与他们一起感受欢乐与惊喜。事实上,你这样做了之后,就会发现: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父母,而孩子则是世界上最快乐的孩子! 平常交流,和孩子做朋友 孩子每天都在成长,终究有一天他们会长大成人,不再依赖父母。所以,父母都想要给予孩子更多的幸福和快乐,让他们能够健康顺利地成长。那么,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,父母应该如何高质量地陪伴孩子呢? 想要真正给予孩子最好的陪伴,就是要平等地和孩子沟通交流,把孩子当成自己的朋友,如此一来,孩子和父母的心灵才能越来越贴近。事实上,虽然父母是长辈,但是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,孩子应该受到真正的尊重。 著名作家周国平曾经说:“与孩子做朋友,才是做父母最高的境界。所谓做孩子的朋友,就是不把孩子当成宠物和工作,而是把他看成是一个正在成形的独立的人格,不但要爱他疼他,而且还要给予足够的信任和尊重。凡是孩子自己的事情,父母既不能越俎代庖,也不能横加干涉,而是应该怀着爱心加以关注,以平等的态度和孩子商量。”而作为父母,“被自己的孩子视为亲密的朋友,才是所能获得的最大成功"。 有一些父母在这一点上就做得非常好,他们始终把孩子当成是朋友,给予孩子发表意见和参与家庭事务的权利。随着社会的发展,中国父母变得越来越开明,很多人努力想要和孩子做朋友,希望形成一个平等自由的亲子交流氛围。 不过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,很少有父母能够真正地和孩子成为朋友。绝大部分父母爱孩子,但是也爱在孩子面前摆家长威风,想要孩子变得独立自主,却一直企图主导着孩子的世界。不管是爸爸还是妈妈,父母都会摆出这样的姿态:我是你的家长,你必须听我的,在这个家我说了算,你没有提意见和反驳的权利。 陈聪非常爱自己的女儿,平时不仅在物质上尽量满足女儿的要求,每天还尽量抽出时间来陪孩子玩。她觉得父母的陪伴是对孩子最好的爱和教育,也自信自己给予了孩子最好的陪伴。可是,最近发生的一件事却让陈聪对自己的教育产生了怀疑。 原来,女儿老师最近布置了一篇题为《我的妈妈》的作文,作文开始是这样写的:“我的妈妈非常漂亮,高高的个子,白皙的脸上戴着一副眼镜,显得非常文静。妈妈非常爱我,总是满足我的要求,也时常陪着我玩耍。” 看到这里,陈聪感到非常欣慰,暗暗夸奖女儿懂事,可是,接着向下看的时候,陈聪就呆住了,因为女儿的作文中写道:“我爱我的妈妈,可是有一点遗憾的是,妈妈从来不把我当成朋友,一点也不尊重我。她宠爱我,却凡事喜欢为我做主,从来不征求我的意见。即便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,妈妈也二话不说地否决掉。妈妈对我好,可是也爱在我面前摆架子。我想和妈妈像朋友一样平等地交流,我不想成为妈妈的附属品……” 陈聪没有想到,女儿竟然对自己有这么多意见。开始,她有些气恼,认为自己把女儿娇惯得无法无天,一个小孩子听父母的话就好了,还讲什么尊重和交流!我这么做不都是为了她好吗?真是不懂父母的苦心! 可是,仔细想一想,陈聪发现原来自己真的存在女儿所说的问题,平时总是以命令的口吻和孩子说话,也没有太在意和孩子进行谈心。孩子也是渴望尊重和理解的,谁说父母就不能和孩子做朋友? 从此以后,陈聪改变了与女儿的交流方式。比如家中有什么事情需要作决定的时候,会征求孩子的意见;比如孩子情绪不高的时候,她会放下手中的活儿,耐心地询问女儿不高兴的原因,倾听女儿诉说自己的烦恼;更重要的是,陈聪开始尊重女儿的独立人格,绝不干涉孩子与朋友交往,绝不窥探孩子的隐私。 正是因为陈聪真正理解和尊重孩子,像和朋友一样和孩子交流沟通,母女两人的关系更加亲密了。而女儿的自立自强的意识也逐渐增强,在学习和生活中也大大增强了自信心。 看得出,陈聪是爱女儿的,也希望给孩子最好的陪伴。但是她在宠爱和关心孩子的同时,却忽略了对孩子的尊重,平时和孩子交流时也是以强势的家长姿态出现的。正因为如此,女儿爱自己的妈妈,知道妈妈也爱自己,却始终无法做到心灵的贴近。 父母应该明白,自已和孩子之间是平等的、孩子不是我们的附属品。他是一个独立的、有生命的个体,他们有自己的个性和意识。所以,不管面对多大的孩子,父母都应该抛弃居高临下的心理和强势独断的姿态,只有把孩子当成朋友,做到平等自由的对话,才能赢得孩子的信任,オ能培养出更优秀的孩子。 在现实生活中,很多父母经常抱怨,孩子什么事情都不告诉自己,自己一点都不知道孩子心里想什么,甚至感觉有时候孩子和自己还有些疏远感。其实这都是因为父母不能尊重孩子而引起的。这些父母平时不给孩子和自己交流的机会,孩子有什么秘密或是高兴、伤心的事情想要倾诉,父母只会不耐烦地打断孩子;孩子想要发表自己的意见,父母不仅不尊重孩子,反而时常训斥孩子,“你这么小,哪有那么多意见,乖乖听我的话就好了!”如此一来,孩子感觉自己不被父母尊重,以后有什么事情自然就不会和父母交流了。 更严重的是,如果父母把孩子看成了自己的附属品,甚至实现自己人生理想的工具,其结果只能是扼杀了孩子的独立人格,使孩子的人生和灵魂都不完整。试想,孩子想和你做朋友的时候,你却以家长的姿态命令他,孩子如何向你倾诉心声?孩子想和你平等交流的时候,你却不分青红皂白地打断孩子如何与你亲近? 所以,父母如果想要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,给予孩子高质量的陪伴,就应该学会多倾听孩子的心声和尊重孩子的意见,让孩子分享他的喜悦和悲伤,从而使孩子得到更好地成长。 感谢大家的陪伴,提前预祝大家端午节安康,也祝愿明天参2019年高考的学子们考试顺利!大家晚安! 下一篇: 父母格局之陪伴1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