购物车 (0)  
亲,您的购物车空空的哟~
去购物车结算

父母格局之视野3

2019-08-16 09:29浏览数:54 

  84   2019年8月15   视野:见识越广,越聪慧;经历越多,越优秀3   

       大家好!每周四晚相约水都家长大讲堂,我是讲师计霞。今天是2019年8月15日,今天是我们网络微课的第84次课程,今天我们继续给大家分享视野:见识越广,越聪慧;经历越多,越优秀3

培养孩子的财商,让孩子更早拥有经济头脑

在一些国家。财商、智商和情商并列在一起,被称为家庭教育不可或缺的内容。父母很早就对孩子进行财商教育了。

他们在孩子3岁的时候。就开始教孩子认识币值、纸币和硬币。

4岁的时候,教育孩子如何用钱买简单的生活用品,包括自己喜欢的小玩具、小零食,等等。

5岁的时候,父母会让孩子明白,金钱并不是凭空而来的。而是通过劳动获得的报酬。孩子想要获得钱就必须付出自己劳动。

8岁的时候,父母通常会交给孩子如何在银行开户存钱,并且让孩子想办法赚取零花钱。

9岁的孩子已经可以制订自己的用钱计划。并且学会了买卖交易。

到了12岁的时候,这些孩子已经完全可以参与成人社会的商业活动和理财、交易等活动。

正因为如此,孩子很早就有了正确的金钱观,拥有了经济头脑,懂得如何理财,更懂得如何更好地在这个世界上生存,让自己的生活过得更好。

然而,我们很多父母却认为孩子还小,没有必要接触金钱,孩子只需要好好学习就好了。他们很少给孩子进行财商教育,很少让孩子接触到金钱,甚至认为“孩子还小,他又没开始挣钱学什么理财呀,等他自己挣钱的时候,自己当家了,自然就知道理财了”。“让孩子小小年纪就接触金钱,钻营赚钱,染一身铜臭,哪里还有心思学习呀?”即便是家庭条件困难的家庭,也觉得没有必要让孩子过早地体会赚钱的艰辛。

所以,很多孩子不懂得父母赚钱的辛苦,逐渐养成了花钱大手大脚的消费习惯,时常和别人攀比,穿衣必须是名牌。很多父母时常抱怨自己的孩子娇生惯养,花钱如流水,可是父母是否反思过,是我们自己并没有给予孩子正确的财商教育。在孩子内心深处认为父母的钱来得很容易,他又怎么懂得珍惜呢?

而家庭条件优越的家庭更不用说了,父母尽可能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,孩子需要什么就买什么,却从来不会告诉孩子应该节俭,应该懂得这些钱只是父母赚取的,并不应该肆意地挥霍浪费。

与其说这些父母爱孩子,不如说他们的溺爱害了孩子。一个孩子如果没有及时接受正确的财商教育,那么就会对金钱和财富有错误的认识。不是缺乏经济头脑,就是不懂得如何管理自己的财富;不是过于吝啬,就是过分看重金钱。而这些都对于孩子的未来发展有很大的阻碍。

事实上,很多西方知名人物都非常重视孩子财商的教育。股神巴菲特就是其中之一。彼得,巴菲特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出名的“富二代”,因为他是股神巴菲特的儿子。或许很多人认为,彼得有个巨富爸爸,肯定过着春风得意的生活,从小就有着花不完的钱。可事实上,并非如此。他很小就走路上学,没有豪车接送,更没有保姆保镖护送。离开大学后,他就开始了独立的生活,不仅要独自负担个人音乐室的开销,还要每月偿还数额不小的房贷。就连他个人音乐剧的巡回演出的费用,都是自己通过个人人脉而筹得的。

这或许令很多父母感到震惊:巴菲特拥有这么多财富,为什么非要难为自己的儿子呢?难道他就不能为孩子铺就宽敞的人生道路吗?就连李开复都开玩笑地说,巴菲特实在是太抠门了。如果我儿子有搞音乐剧这样的事情,我一定会全力支持的。

巴非特给自己孩子最大的人生财富不是在会钱上无条件地支持,而是教会他们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,通过自己的努力开创事业并拥有了自享自乐的生活。而我们的父母则想的是给孩子开支票,给孩子无忧的生活。

这不仅让我们想起了几年前那段流传很广的对话,美国小孩问他的爸,“我们家有钱吗?”爸爸会回答说:“我有钱,但是你没有!我的钱是我经过努力赚来的,如果你想有钱就必须在将来也努力奋斗!”而当我们的孩子问爸爸“我们家有钱吗?”的时候,爸爸通常会自豪地说:“是的!我们家很有钱,将来这些钱都是你的!

父母并没有给孩子正确的金钱教育,导致孩子形成了错误的金钱观和理财观。如何奢望孩子能够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价值,如何开创出更伟大的事业?

同时,作为父母,我们不能只是一味地给孩子提供富足的物质生活,给孩子充足的金钱,而是应该培养孩子的财商,让孩子更早地拥有经济头脑。父母应该让孩子形成正确的观念,进行理性消费,让孩子明白消费的目的不是为了攀比和面子,而是为了实用。这样一来,孩子就不会迷信那些所谓的名牌,和别人攀比。

父母还应该教会孩子制订花钱的计划,养成合理支配金钱的意识。比如帮孩子计算,一月的零花钱是多少,必须支出的是多少,能够节余多少。然后,就要引导他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每周需要存下多少钱,或是引导他通过自己力所能及的劳动去赚取零钱。

总之,父母应该明白,理财教育是孩子成长中非常重要的一课,因为每个人在社会上生存,都不可避免地接触、使用金钱,都不可避免地与经济打交道。

就像是曾因撰写畅销书籍《穷爸爸富爸爸》而风靡时的罗伯特 .清崎所说的:“理财是一个人十分重要的社会生存技能,一个人必须端正对待金钱的态度,不能成为金钱的奴隶,而是要让金钱为我们服务。今天我们的教育体制已经不能跟上全球变革和技术创新的步伐,我们不仅要教育青年人在学术上的技能,还要教育他们理财的技能,因为这不仅是他们在这个世界上生存下去的技能,更是赢得美好生活所必须具备的技能。”

只有尽早培养孩子的财商,让孩子形成正确的金钱观和理财观,孩子对于金钱的认识才能更透彻,才能过上美好的生活。

见识,是在社会实践中增长的

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,除了学习之外,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,以及经历越来越多的事情,尤其是青养期的孩子。成许面临的同题更多,面临的事情也越来越复杂。每当这个时候,孩子的思维、见识,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变得更为重要了。

现在的很多父母,想要让孩子见识更广、思维更活跃,但是却习惯于保护自己的孩子,想要孩子“两耳不闻窗外事,一心只读圣贤书”,制夺了孩子动手做事或是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。以至于,孩子对这个世界的认识,仅限于书本、电视、网络,甚至是父母口中述说的事实。

我们会看到这样的情形:日常生活中,父母包办孩子所有的事情,孩子不仅没有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,甚至连动手做自己事情的权利都没有;一到假期,父母就给孩子制订各种各样的学习计划,英语背诵多少篇,卷子做好多少篇,培训班、加强班更是不能少。孩子的假期被安排得满满的,可就是缺少社会实践的机会。有些父母甚至还时常这样说:“孩子还这么小, 参加什么实践啊?长大有很多机会,还是让孩子把学习搞好吧!”

但是,父母应该知道,不管孩子年纪小还是已经到了青春期,社会实践都是必不可少的。它不仅可以让孩子学会动手动脑,还能让他们通过亲身体验感受到生活,促使孩子增强社会意识,同时增加上进心。同时,孩子终有一天要长大,他们迟早要面对这个世界和社会,迟早要自己面临和解决问题。如果我们不让他更多地去实践,不给他经历更多事情、解决更多问题的机会,那么孩子的见识如何更广?又如何更好地成长?

事实上,见识更多的是社会实践中获得的。即便是书本上的知识,也是前人根据亲身的实践而获得的。孩子需要通过亲子体验和各种社会实践来增长自己的见识,更需要通过各种实践来验证、扩展自己所学习的知识。

美国曾经流行种“木匠教学法”,强调的就是实践对于孩子认知和增加见识的重要性。其实,这种教学非常简单,就是老师给学生们一些木块和量尺,让他们去丈量木块的长宽高,然后自己拼造出一些物体,将知识和孩子的动手和实践结合起来。

父母应该多帮助孩子打开一个认识世界、增长见识的窗口,引导孩子多动手做自己的事情,参加社会实践或公益活动。这不仅会培养孩子各种生活能力,还是孩子接触社会、锻炼自己的良好时机。

一个小男孩生活在优越的家庭中,受到了父母以及祖辈的百般呵护,所以虽然性情温和、聪明懂事,但是性格中总是缺乏些果敢、男子汉气概。在平时,孩子做事有些唯唯诺诺,不愿意去接触外面的朋友,假期不是在家里做功课就是玩游戏。

为了让孩子变得勇敢些,父母决定多让孩子自己做自己的事情,多参加些实践活动。后来,男孩的父亲到非洲工作。每逢暑假的时候,妈妈就会把孩子送到爸爸那里,让孩子多见识见识不一样的世界。从中国到非洲大陆的最南端,从繁华的北京到枯黄萧索的约翰内斯堡。亲身经历和一些体验给男孩留下了深刻的印象,而远在他乡、缺少妈妈悉心照料的男孩也参加了很多社会实践。

    在这期间,爸爸带着男孩体验非洲原始部落的风俗。刚开始的时候,男孩有些不适应。尤其是黑人的庆祝集会上,无数男女老少载歌载舞,大喊大叫,把父子两人围在中间表示欢迎,让他感到恐惧和震撼。但是,慢慢地,男孩了解了黑人的习俗,便学着和他们交流。当年龄相仿的黑人小孩拉着男孩的手,邀请他加入到舞蹈中来的时候,他已经不再害怕,还大方地学着黑人的舞步扭动起来。虽然有时候他听不懂对方说着什么,但是从对方的表情和态度来看,他知道对方是友善的,他们只是用这种狂野热情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,或是自己的喜悦,或是对客人的欢迎。
   在假期,爸爸带着男孩来到开放的原始部落,他们与这里的人一起生火、煮食物。看到黑人小孩从小就做很多事情,男孩真正意识到自己以前太娇惯了,做的事情太少了。这样的经历让男孩真正获得了成长,他不仅亲身体验了非洲的黑人生活,更提升了实践意识。之后,他不再什么事情都依靠父母,还积极动手做各种家务和参加各种实践。

不管是孩子还是成人,人的思维往往是从动手和实践开始的。试想,如果一个人不动手、不实践,那么就会切断了思维和外界之间的联系,那么就算再有想法,恐怕也没有太大的收获。要不古人怎么会说出“纸上得来终觉浅,要知此事要躬行”这样的警句来告诫后人呢?要不战国时期的赵括怎么会因为“纸上谈兵”而兵败并酿成大祸呢?
   所以说,实践就是孩子了解世界、增长见识和视野的窗口,更是孩子不断自我成长的必然途径。父母应该从孩子小时候就让他们多动手,多实践,培养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,鼓励孩子去参加各种社会实践。其实,做法很简单,就是要让孩子在平时多帮助父母料理家务,或是让孩子多参加一些夏令营活动,或是参加一些爱心活动,等等。
   只要是实践活动,就多鼓励孩子去参加。如此才能激发孩子的一些新想法,孩子与外界的交流才能越多、越广泛。因为见识是在实践中增长的。

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,感谢大家的陪伴,我们下周再见


联系我们

微信图片_20211110164156.png

服务预约